阅读此文之前,真诚邀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也能确保您第一时间阅读到最新内容,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天安门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变迁,至今依旧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建筑和旅游胜地。它自明朝时期便矗立于北京城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如今,许多人到北京游览都会去天安门观光,但鲜有人真正了解这座建筑的设计者到底是谁。更罕见的是,这位设计师年仅18岁时便被任命为总工程师,承担了天安门的设计任务。
他的名字叫蒯祥,自幼继承家族的建筑手艺,且技艺远超前辈,成为一代宗师。他一生致力于为明朝皇帝设计建造宫殿和众多传世名作,工艺之精湛,被誉为“鲁班再世”。
蒯氏家族最初居住于湖北,至明朝洪武年间,蒯祥的祖父那一辈迁移至苏州香山定居。朱元璋时期,明朝定都南京,而朱棣继位后,鉴于南京作为首都有诸多弊端,同时北京是朱棣的发迹之地,且在防御方面具备战略优势,遂萌生迁都北京的念头。
展开剩余79%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朱棣正式将北平更名为北京。尽管朝中存在巨大阻力,迁都计划尚未完全敲定,但自1405年起,朱棣便开始动工修建北京皇宫。
他广招全国能工巧匠参与设计建造皇宫,并派遣大臣到全国各地选取优质建筑材料。在众多工匠中,蒯祥的父亲蒯福不仅名列前茅,更是技艺最高超的领军人物。
在父亲的影响与悉心教导下,蒯祥自幼展现出非凡的天赋。至1417年,蒯福年事已高退休,蒯祥接过父亲重任,随朱棣进京,承担起皇宫建筑的重责大任。
实际上,早在蒯祥进京之前一年,朱棣才成功说服大臣批准迁都北京。蒯祥入京后,凭借出色的技艺被任命为故宫建筑师之一。故宫的设计在他入京时已趋于完善,但故宫正门,即今之天安门,当时称为承天门,却完全由年仅18岁的蒯祥独立设计。
天安门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历经数次修缮与重建。蒯祥本人曾两度参与天安门的修筑。首次是18岁时,与故宫一同建造的初版天安门,于1421年完工。这版天安门为三层楼木结构牌楼,覆以黄瓦飞檐,建筑风格虽不及今日雄伟,却已备受朱棣与朝臣赞誉,也由此奠定了蒯祥“鲁班再世”的美誉。
1457年,天安门遭雷击焚毁。1465年,年届67岁的蒯祥虽然年事已高,但技艺更臻成熟,被再度委以重建重任。这次重建,他融入了更多先进工艺,如相城元和御窑金砖和苏式绘画,使得新天安门更显宏伟庄重,端庄大气。之后几百年,所有天安门的改造皆基于此版本,未有大幅改变。
作为当代的鲁班,蒯祥设计建造的皇宫建筑远不止天安门一处。1436年,他重建了因火灾毁坏的三大殿;1440年,建成了乾清宫与坤宁宫。此外,裕陵也是他的重要工程之一。无论朝代更替,他设计的建筑均获得皇帝高度赞誉。
蒯祥一生仕途平步青云,最初只是工部营缮司的所丞,九品官员,后来不断晋升,最高升至工部左侍郎,正三品官阶。其从少年到八十多岁高龄,始终负责宫殿修缮与营建工作。
即使到了退休年纪,皇帝仍不舍得让他离开,特赐他一品俸禄留在身边。尽管官职显赫,蒯祥始终保持匠人本色,不为权势所动,专注精进技艺,保持天下第一的手艺水准。
蒯祥的突出优势首先在于全面的技能。他通晓木工、泥作、石工、漆艺和竹编等多个工种,远超一般专精一技的匠人。其次,他的精准度令人叹服。古代建筑设计完毕后,先制模型确认效果,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时的模型细致入微,令朱棣赞赏不已。到了三十多岁,他测量建筑尺寸只凭眼力就能精准无误,分毫不差。
更令人惊奇的是,蒯祥能左右手同时绘制不同图案,比如同时画两条龙,且两条龙不仅形似,甚至能够完美重叠,体现出极高的技艺和专注力。
此外,他乐于传播独家手艺,不像其他匠人藏私。凡是求教者,蒯祥都会倾囊相授。正因如此,明代以他为祖师的“香山帮”在苏州香山兴起,成为建筑界的重要流派,后代子孙也继承了他的精湛技艺。
香山帮技艺精巧,分工细致,能够完成常人难以企及的工艺品。香山帮以蒯祥为荣耀,一直到清代一直是中国建筑领域的重要派系。如今,香山帮的传统营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匠人们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还将作品出口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让世界见识到中华传统建筑的独特美学。
这一切辉煌,源自数百年前这位被誉为“蒯鲁班”的蒯祥。
---
参考文献:
- 《故宫、天安门谁建的?北京人只知其名,却鲜知是工匠世家父子接力》,中国网文化,2020-06-19
-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寻访故宫建造者蒯祥:“凡百营造,祥无不与”》,北京晚报,2020-06-19
发布于:天津市山西股票配资网站,配资炒股知识,配资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