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48岁的张女士(化名)总被身体的各种不适困扰:面色长期萎黄,像蒙着一层洗不掉的灰,毫无光泽,还经常食欲不振,腹胀严重。起初她以为是工作太累、休息不足导致的,可调整作息后,症状丝毫没有缓解。当她前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关新军处就诊后,医生通过一番详细的“望闻问切”,才得知这些问题的根源竟是脾胃虚寒。
其实,像张阿姨这样受脾胃问题困扰的人不在少数。关新军指出,传统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强弱直接关乎人体的衰老速度和生命力。脾胃负责饮食的消化吸收,能将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为身体各脏腑提供滋养、化生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脾胃功能失调
往往能通过“察言观色”发现端倪
“脾胃功能失调,往往能通过‘察言观色’发现端倪。”关新军介绍,从面部来看,健康的面色应是明润有光泽的,而脾胃不好的人,面色常会出现异常:面色发黄且枯槁无光,多为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称为萎黄;面色黄而虚浮,则多为脾虚湿重,称为黄胖;面色淡白无华,连唇舌也颜色偏淡,往往是脾胃气血双虚的表现。
再看口唇,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唇状态与脾胃密切相关。如果口唇发白、没有血色,多是脾胃虚弱的信号;若口唇干燥起皮甚至发红,则表明脾胃有热。另外,眼睑的状态也能反映脾胃情况。健康人的眼睑红润,若眼睑颜色偏淡发白,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若眼睑发红,则可能是脾胃湿热所致。同时,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一旦脾虚,湿气无法正常代谢,就容易在体内滞留,进而出现眼睑发肿、舌体胖大等现象。
“除了面部和口腔,身体其他部位也能体现脾胃状态。比如四肢瘦小、瘦削的人,多是因为脾胃运化吸收功能差,无法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来充养肌肉;而肚子大且紧绷的人,往往是体内代谢废物、痰湿等积聚所致。”关新军说。
夏季是调养脾胃的好时机
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目前门诊因脾胃虚弱来就诊的患者非常多,甚至很多精神焦虑、抑郁、失眠的患者,也常常伴随脾胃问题。”关新军表示,这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现在很多人饮食无度,偏爱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这大大加重了脾胃负担,导致脾失运化。忧思过重、精神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是脾胃气机失调的原因之一。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过快,工作繁忙,很容易让身体陷入慢性疲劳、休息不足、长期缺乏运动的状态,这也会影响脾胃功能,使得阳气不升,进而出现消化不良、代谢异常等问题。
专家强调,夏季是调养脾胃的重要时机,因为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此时更需注重祛湿热、养脾胃。养护脾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饮食上要定时定量,三餐规律。每天尽可能保证饮食多样化,以清淡平和的食物为主,少吃辛辣刺激、生冷寒凉的食物,不暴饮暴食。脾胃功能差的人可少食多餐,选择薏米、山药、莲子、羊肉等补脾益气升阳的食物。晚餐尽量不晚于19点,且以七分饱为宜。
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悦。中医认为,脾胃属土,与肝胆关系密切,肝胆经在23:00至次日3:00最活跃,此时进入深度睡眠,可促进肝胆排毒、疏泄功能,从而间接帮助脾胃运化。同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及时调节焦虑等不良情绪,好的情绪有助于气血通畅、脾胃调和。
坚持温和运动,“以动助脾”。可以进行如慢跑、快走、打太极等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饭后可先休息10-30分钟,再到户外散散步,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也可以专门练习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需单举”的动作,以调理脾胃。
此外,脾胃喜欢温暖的环境,夏季要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若开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为宜。坐卧行时,均可通过按摩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单手或双手叠放,掌心对着肚脐,紧贴皮肤,稍微用力,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圈2-3分钟即可。
山西股票配资网站,配资炒股知识,配资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