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1.4亿多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获取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支柱”的政策背景下,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经济保障能力强弱的一项重要参考因素,同时更决定着晚年的生活质量。
通常来讲,退休人员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越高,则意味着其晚年生活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强,越有助于最终达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反之,退休人员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越低,则意味着其晚年生活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弱,退而不休也恐将无法避及。
因此,国家一再的呼吁并鼓励广大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应在自身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通过多缴、长缴基本养老保险的办法来努力提高退休时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发标准,以强化晚年生活的经济基础,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码助力,同时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
另外,为确保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能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率、物价变化等多项因素相适应,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其晚年生活,国家也早早建立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并适时、适当上调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据了解,在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其中不仅明确提出要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同时还强调国家会依据职工工资增长、物价变化等多项因素适时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以帮助其能够更好的保障晚年生活。
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于2015年又下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此项改革措施不仅标志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双轨制”向“单轨制”的转变,同时也明确提出国家将会依据职工工资增长、物价变化等多项因素统筹安排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并逐步建立兼顾各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
于是,我国自2016年起便实现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的统一,即凡是能够按照政策要求被纳入到调整范围内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均采取定额、挂钩与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并且,同一个省份内退休人员所执行的调整方案也是相同的。
其中,定额调整指的是按照某一固定的待遇标准来上调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且在同一个地区内,各类退休人员定额调整的标准是一致的,主要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挂钩调整指的是分别与退休人员的累计参保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主要体现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即在同一个地区内,多缴和长缴的退休人员往往涨得更多。
至于倾斜调整,指的是在定额调整与挂钩调整的基础上,对于调整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龄和艰苦偏远地区的退休人员再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的一种方式,体现出政策对其的关心和照顾。
人社部、财政部接连释放明确信号,养老金“21连涨”已敲定
参考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我们可以得知,凡是在2023年12月31日及之前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均可以自2024年1月1日起参与基本养老金调整,全国调整水平为3%。
据了解,2024年的这轮调整系我国自2005年建立正常调整机制以来的“20连涨”,调整之后,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由2005年的640多元涨到了3200元左右,足足翻涨了5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也由2015年的4900多元涨到了2024年的6300多元。由此可见,养老金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那么依照往年的惯例,在2024年12月31日及之前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其待遇水平是否能够迎来新一轮的调整,从而实现21连涨呢?就目前来看,答案已经非常肯定了,因为人社部、财政部等官方部门已释放出明确的信号。
从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到国务院发布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到6月1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的明确表态,均足以能够证明2025年我国将继续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待遇水平的“21连涨”。
6月16日起,“调整增加额”迎补发倒计时
截止到6月15日,人社部暂时并未正式下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对于各省市的具体实施方案更是暂不得知。不过,基于往年的经验来看,在接下来的6月中下旬人社部有望正式下发调整通知,其中会明确调整范围、调整水平、调整办法、资金来源、组织实施等重要事项。然后,各省会依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并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并下发基本养老金具体实施方案,并将调整增加额及时、足额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由此可见,自6月16日起我国将迎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增加额”的补发倒计时,后续将相继到账。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统筹地区实际到账时间可能会略有差异。
企退3200元/月及以下能享受倾斜?是真的吗?
关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最近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传言,这不有一种说法是调整范围基本养老金待遇低于3200元/月及以下的企退职工能够享受到倾斜,究竟是真是假?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接下来将分析2点作为参考,届时广大企事业退休人员可与实际对比。
①在绝大多数省份,目前的适当倾斜调整办法并没有以待遇水平高低作为参考
结合往年的经验来看,适当倾斜调整办法主要惠及的对象包括7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退休人员与艰苦偏远地区的退休人员,而并非以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来作为衡量其能否享受到倾斜调整优待的标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低收入的退休人员能否在基本养老金调整的过程中享受到政策倾斜,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的年龄;另外则要看是否属于艰苦偏远地区。
②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3200元/月及以下
不可否认,在3月9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人社部部长王晓萍的确已明确表态称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将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但是,“中低收入群体”究竟该如何定义却并没有提及;而且养老金待遇处在3200元/月及以下的企业退休人员并不可能会被全部纳入到中低收入群体之列,毕竟区域间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每个月领3000元可能已经算很高的了。
所以,结合这2点来讲,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在3200元/月及以下的企业退休职工是否能够享受到倾斜调整的优待更多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年龄条件和所处省份的具体实施方案,与待遇水平高低的关系并不算很大。况且,即便是能够享受到倾斜也不等于基本养老金涨得更多。
结语
总而言之,根据国家的部署,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将继续适当提高,实现自2005年建立正常调整机制以来的“21连涨”。不过,在各省具体实施方案公布之前,对于调整增加额的实际值我们还尚不得知,最终还是要以补发到账为准。而另外不得不提的一点,人社部公布的全国调整水平并不等于退休人员个人的实际涨幅,要想了解通过待遇调整咱们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究竟涨了多少,将月调整增加额除以调整前的待遇标准计算即可得出。
山西股票配资网站,配资炒股知识,配资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